|
墙面瓷砖脱落的成因以及预防解决之法(一)基层处理问题 墙面地面基层处理不干净,基层表面的灰尘、杂物等会影响水泥砂浆与墙面的粘结效果。若浇水湿润度不够,基层会吸收瓷砖胶和瓷砖中的水分,影响砂浆的凝结,不能完全达到粘结的最佳效果。瓷砖背面浮尘未除,同样会减弱瓷砖与水泥砂浆的粘结力。铺贴前水迹过多也会导致粘结不紧,使用一段时间后,瓷砖容易松脱掉落。 (二)瓷砖质量问题 瓷砖的吸水率未达到标准时,例如吸水率过高,瓷砖坯材密度较松、容易吸水,热胀冷缩后会导致表面龟裂,甚至整体瓷砖剥落;若吸水率过低,瓷砖难以吸收水泥砂浆中的水分,瓷砖和水泥之间无法形成粘结力,脱落的机会也会大大增加。此外,水泥未达标也会影响瓷砖的粘结,当水泥与瓷砖收缩率不一致时,就会发生分离掉落。 (三)施工工艺问题 1、水泥砂浆铺设太厚,会使瓷砖铺贴后容易掉落。这是因为太厚的砂浆在干燥过程中收缩较大,容易造成空鼓。水泥加水太多同样会影响铺贴效果,过多的水分会使砂浆的粘结力降低。 2、大规格瓷砖留缝过小,热胀冷缩时瓷砖之间会互相挤压,容易造成起翘和破裂。如果相邻瓷砖之间因温度变化发生应力相挤,严重时便会脱落。 (四)日常使用问题 瓷砖未与水泥完全贴合时,如果受到较大冲击力,如踩踏或者硬物撞击,容易造成瓷砖和水泥分离,砖底出现空鼓。因为此时瓷砖与水泥的粘结还不牢固,外力作用下容易破坏这种脆弱的粘结状态。 二、墙面瓷砖脱落解决方法 (一)边角空鼓 如果发现瓷砖只是边缘出现空鼓,一般可对边缘空鼓的部分进行浇灌处理,避免整体更换。具体操作是将瓷砖之间缝隙用小铲子砸开,然后把水泥兑水灌到缝隙里,空鼓地方会自动吸进去,直到灌满灌完凝固。 (二)局部空鼓 少量局部空鼓,如不影响安装和日常生活可不予处理。但如果出现安全隐患或影响较大,应敲掉重新铺贴。局部空鼓时,只需要将空鼓的瓷砖撬开,然后重新铺贴即可。 (三)大面积空鼓 空间有 2/3 的瓷砖出现空鼓,建议全部拆下来重新铺贴。先把空鼓位置的墙砖取下来,若无法取下来,则需要使用锤子把墙砖砸掉。接着把水泥砂浆层拆除,并且要把墙体基面清理干净,确保墙面上不会存在灰尘、松散物等。然后把水泥砂浆调制好,再把新的墙砖重新铺贴在墙面上。为了让墙砖安装得更加牢固,建议使用瓷砖胶来铺贴墙砖。当墙砖重新铺贴完毕以后,还需要进行美缝施工。 三、预防墙面瓷砖脱落方法 (一)基层处理 1、清理干净墙面上的各种污物,用钢丝凿毛干净毛坯房墙面的腻子层。在进行基层处理时,要确保墙面无灰尘、油污、松散物等污物,这些污物会影响后续粘贴材料与墙面的粘结效果。使用钢丝刷将腻子层凿毛,增加墙面的粗糙度,有利于粘贴材料更好地附着。 2、保证墙面基层强度合格,处理好空鼓问题,控制平整度在正负 5mm 以内。可以用铁钉在墙面上划一下来判断基层强度,若有大量沙粒脱落说明强度不足,需铲除重新抹灰直至合格。使用空鼓锤检查墙面,对空鼓部位做好标记,空鼓面积超过 20mm×20mm 的要切割掉重新抹灰。同时,用靠尺加塞尺检查墙面平整度,将其控制在正负 5mm 以内,特别是采用薄贴法时更要严格把控。 (二)材料选择 1、普通釉面砖选择水泥砂浆粘贴。普通釉面砖属于高吸水率瓷砖,背部有很多孔隙,利用水泥砂浆能与这些孔隙有效结合,粘贴牢固。 2、地砖上墙选择瓷砖胶粘贴,或使用瓷砖背涂胶处理瓷砖背部后用水泥砂浆粘贴。地砖上墙不能用水泥砂浆粘贴,因其吸水率低,容易空鼓。可首选瓷砖胶粘贴,也可用瓷砖背涂胶处理后再用水泥砂浆粘贴,但瓷砖背涂胶效果不如直接用瓷砖胶好。 (三)粘贴方法 1、釉面砖上墙粘贴前在水中浸泡透后使用水泥砂浆粘贴,从倒数第二块墙砖开始粘贴。粘贴釉面砖前一天,将其放在水中浸泡至泡透,然后自然阴干。粘贴时从倒数第二块墙砖开始,下面做好支撑,一层一层向上粘贴,粘贴完三四天后再补齐最下面一块墙砖。 2、地砖上墙需处理背部脱模剂,用水冲干净晾干后使用瓷砖胶薄贴法粘贴,从地面下第二块砖开始依次向上粘贴。地砖上墙前要检查瓷砖背部是否有脱模剂,如有需打磨处理或用专用处理剂处理,然后用水冲干净晾干。采用瓷砖胶薄贴法,用锯齿形刮刀在墙面上薄薄刮一层,再在瓷砖背部刮一层,将瓷砖粘贴到墙面上,从地面下第二块砖开始依次向上粘贴,墙面瓷砖粘贴完成后 3 - 5 天,再补齐最下面一块墙砖。 |